农村住宅可合法住房可出租、入股 有望增加农民收入

发布时间:2025-04-09 来源:平台

肆眼驴找房研究院获悉,根据近期发布的政策文件及地方实践案例,农村宅基地与住房盘活利用的相关改革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、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。接下来由肆眼驴找房(苏州忠业诚房产经纪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名)高级顾问给大家分享。

一、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

1. 中央政策支持  

   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(2024-2035年)》明确提出,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、入股、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,同时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,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。此前的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也强调探索盘活农房以促进农民增收。

2. 改革方向  

   政策旨在突破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瓶颈,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益。例如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“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”,深化宅基地使用权流转,缩小城乡收入差距。

二、具体措施与实施方式

1. 盘活农房的主要形式  

  出租:将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、创业基地等,吸引城市资本与人才下乡。例如,珠海金湾区通过成立农房运营服务中心,盘活447宗农房,带动村民增收247万元。  

  入股与合作:农户以房屋或宅基地使用权入股乡村产业项目,参与收益分配。长沙鼓励村集体整合闲置资源,发展乡村旅游、康养服务等新业态。  

 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:允许符合规划的集体土地直接入市交易,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,激活低效用地。

2. 配套保障机制  

  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,确保农民获得合理回报。推进宅基地确权登记,明确权属关系,降低流转风险。

三、成效与典型案例

1. 增收效果显著  

  湖南郴州北湖区通过“唤醒老屋”行动,将闲置农房流转租赁,2024年塔水村集体收入达300万元,较改革前增长五倍。安徽凤阳县对自愿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的农民给予5万元奖励,加速城镇化进程。

2. 产业带动效应  

   多地通过农房盘活发展文旅、电商等新业态。例如,三灶镇将老屋改造为创业基地和特色民宿,形成“网红打卡地”。

四、专家观点与潜在影响

1. 经济与社会效益  

  农民收入提升:宅基地盘活可转化为资产性收入,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。  

  城乡融合发展:扩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,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,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。  

2. 风险防范  

   需避免违规开发(如别墅建设)和耕地侵占,确保改革在规划与法律框架内推进。

五、未来展望

随着政策深化,预计更多地区将探索农房盘活模式,进一步释放土地资源潜力。例如,蔡继明代表建议建立全国性土地增减挂钩市场,提升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。同时,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与产业培育将成为长期重点。

肆眼驴找房公寓负责人表示,盘活农村住房改革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“沉睡资产”,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,同时也为乡村产业升级和城乡融合注入新动能。